Quantcast
Channel: 冯志伟文化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你刁问,我妙答

$
0
0
你刁问,我妙答(转载)

            谭汝为

所谓“刁问妙答”,指在大庭广众,面对刁钻提问的巧妙回答。请看以下典型案例:

陆侃如机敏答辩  
山东大学陆侃如教授,年轻时留学法国。1935年,在其博士论文答辩会上,考官提出刁钻怪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往西北飞?”此问令全场师生愕然,陆侃如稍加思索,朗声答曰:因为“西北有高楼”。“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名作,“西北有高楼”系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因西北有高楼,阻断了孔雀飞西北的去路,只得折身而返,转飞东南!此答,显示出面临诘难时的机敏,以及古代典籍谙熟于胸的深厚功力。正如四川大学杨明照先生评论:“此答可入新世说,非此五字,不足以尽其妙也!”

       陈梦家数字妙解  
陈梦家教授在西南联大讲《论语》,常“忘我”“进入角色”。在诵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他挥动双臂,长袍宽袖,飘飘欲仙。此时,一男生大声提问:“老师,请问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有几人结了婚?几人没结婚?”全场哄堂大笑。陈梦家灵机一动,答道:“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有三十个贤人结了婚;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还有四十二个没结婚;三十加四十二,正合七十二贤人也。”又是一阵哄堂大笑,教室充满幽默与赞佩相得的氛围。难能可贵的是:陈先生是中文教授,但数学也不含糊。

       刘文典作文精髓  
清华大学教授刘文典给学生第一次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一次,学生大声问:“先生对写文章有何高见?”刘文典应声答道:“问得好!”随即朗声答曰:“观世音菩萨。”众学子无不愕然——这是哪跟哪呀!刘老师神秘地解说道:“观”,多多观察生活;“世”,须明白世故人情;“音”,讲究音韵;“菩萨”,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刘师回答非同凡响——把写好文章的精髓概括得全面、深刻且俏皮,令弟子们终身难忘。

     刘绍棠妙用归谬 
北京作家刘绍棠到国外访问,外国记者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的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吗?”刘绍棠反唇相讥:“照此说来,你们喝了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显然为谬论。刘绍棠妙用驳论归谬法,导出更荒谬的结论“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结果一举驳倒对方。

蒋子龙巧解怪谜  
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中美作家会议,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天津作家蒋子龙解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笑答:“您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回答使金斯伯格大为赞赏。蒋氏潜台词:“你根本就放不进去,我也无须拿出来。”

     王蒙偷换概念 
1986年6月,王蒙出任文化部部长。一位美国记者提:“50年代的王蒙和80年代的王蒙,有何异同?”王蒙笑答:“50年代我叫王蒙,8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50年代我二十多岁,而80年代我五十多岁。” 记者提问别有用心,因王蒙50年代是右派、80年代是文化部长,顺着话题谈个人命运霄壤变易,极易授人以柄。王蒙的回答,故意在名字、年龄上做表面文章,貌似“切题”,实际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梁晓声以问制问 
英国电视台记者采访北京作家梁晓声,提问:“没有文革,可能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革在你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呢?”梁晓声闻之一怔,但很快反应过来,立即反问:“没有二战,就没有以反映二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二战是好还是坏呢?”记者提问刁钻,使梁尚未开口就陷于被动,无论说“好”还是说“坏”,都会跌落话题陷阱。梁晓声的回答,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沙叶新妙引成语 
上海作家沙叶新应邀出访美国,有人突发奇问:“您认为是美国好还是中国好?”沙从容作答:“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有自身的弊端,中国虽然科技落后但有自身的好处。美国、中国都有自身的缺陷,这叫‘美中不足’……” 沙叶新对中美两国评价,辩证而客观。成语“美中不足”的引用,反应迅捷、双关精妙、切题得体。

以上诸公面对刁钻提问所做的经典作答,其基础是:“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语自华”。雄厚的腹笥、睿智的思维、机敏的反应、幽默的性情、流畅的表述——五者缺一不可。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