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冯志伟文化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智能会话代理系统BDI模型中的“意图”方法

$
0
0



智能会话代理系统BDI模型中的“意图”方法

 

冯志伟

 

前面我们讨论了BDI模型中的B(信念)和D(期望),现在来讨论I(意图)。

话段解释的BDI方法导致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观点来研究“连贯关系”(coherence relation),我们称之为“意图方法”(intentional approach)。我们可以把意图方法看成是BDI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意图方法,话段被理解为言语行为,需要听话人推测基于计划的说话人的意图,这是确立连贯关系的基础。意图方法主要应用于研究对话(dialogue)

我们这里所描述的这种意图方法归功于Grosz(格罗丝)和Sidner(席德讷),他们认为话语可以被表示为一个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语言结构(linguistic structure)、关注状态(attentional state)、意图结构(intentional structure)。话语是这三个部分组成的混合体。

语言结构包括话语中的话段,分成话语片断的层级结构。

关注状态是话语在每一点具有显著性的对象、属性和关系的动态变化的模型。

这里我们将集中于讨论意图方法中的第三个部分,也就是意图结构。

意图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把话语与该话语行为的发起人所持有的潜在的目的联系在一起,这个目的被称为“话语目的”(Discourse Purpose,简称DP)。同样,话语中的每个话语片断也有一个相应的目的,被称为“话语片断目的”(Discourse Segment Purpose,简称DSP)。在实现话语的DP时,其中的每个DSP都有一个与该话语片断相对应的角色。

下面所列的是Grosz和Sidner给出的一些可能的DP/DSP:

 

1 某些行为人企图实施某些实际任务的意图。

2 某些行为人相信某些事实的意图。

3 某些行为人相信一个事实支持另外一个事实的意图。

4 某些行为人企图识别一个对象(现存的物理对象、虚构对象、计划、事件和事件序列)的意图。

5 某些行为人知道一个对象的某些属性的意图。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