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冯志伟文化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韩国大田:用英语讲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
0
0



走在文理结合的道路上(7

韩国大田:用英语讲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2001年,他应邀到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KAIST)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担任教授。KAIST是韩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学生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数学物理竞赛选出来的精英。他用英语给该系博士研究生开的“自然语言处理-II”(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II,简称NLP-II)的课程,在备课中,他发现美国Colorado大学的Daniel Jurafsky(朱夫斯凯) James Martin(马丁)的新著《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 An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Speech Recognition》(《语音和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和语音识别导论》)是一本很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的教材,这本教材覆盖面非常广泛,理论分析十分深入,而且强调实用性和注重评测技术,几乎所有的例子都来自真实的语料库。他常常想,如果能够把这本优秀的教材翻译成中文,让国内的年轻学子们也能学习本书,那该是多么好的事情!

2002年,在他回国参加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找到冯志伟,说他们打算翻译出版此书。这位编辑说,电子工业出版社已经进行过调查,目前国外绝大多数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都采用此书作为“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的研究生教材,他们希望冯志伟亲自来翻译这本书,与电子工业出版社配合,推出高质量的中文译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意见与冯志伟原来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这本长达600多页的英文专著的翻译任务,于2003年开始进行翻译。

冯志伟虽然已经通读过这本书两遍,对于这本书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理解了,但是,亲自动手翻译起来,却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容易,要把英文的意思表达为确切的中文,下起笔来,总有汲深绠短之感,大量的新术语如何用中文来表达,也是颇费周折和令人踌躇的难题。在韩国教授期间,冯志伟利用了全部的业余时间来进行翻译,晚上加班到深夜,连续工作了11个月,当翻译完14章(全书的三分之二)的时候,他不幸患了双眼黄斑前膜的眼病,他的右眼在文革浩劫期间受过伤,视力本来就不好,现在双眼的视力又出现了新的障碍,难于继续翻译工作,还剩下7章(全书的三分之一)没有翻译,“行百里者半九十”,这7章的翻译工作究竟如何来完成呢?正当冯志伟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表示愿意继续他的工作,协助冯志伟完成本书的翻译。这位研究员把剩下的7章逐一翻译成中文,通过计算机网络一章一章地传给在韩国的冯志伟,冯志伟使用语音合成装置,让计算机把书面的文本读出来,冯志伟通过读出来的语音进行译文的校正,语音合成技术使冯志伟克服了视力不济的困扰,帮助他迈过了重重的难关。2004年,在两人的通力合作下,全书的翻译总算大功告成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以《自然语言处理综论》的书名出版。           

这本书的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冯志伟为此却损害了自己的视力,他不得不借助于语音合成装置来阅读自己翻译的著作了。

(张在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