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冯志伟文化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迈开汉语拼音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
0
0


冯志伟在ISO TC46国际会议上

走向文理结合的道路(9

-- 迈开汉语拼音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国际标准ISO 7098《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是汉语拼音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并推广使用的重要依据,是用以规范国际上使用汉语拼音的统一标准。该标准主要应用于世界各国图书馆、博物馆、国际机构中有关中国人名地名的拼写、图书编目、信息与文献的排序检索等,发布后实现了跨语种的信息交换,有力地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

这个国际标准最早发布于1982年,1991年做了微调。鉴于这个国际标准自发布至今时间久远,内容不够细化,不能满足国际相关应用领域的需要,教育部于20113月成立了ISO 7098修订工作组,由冯志伟担任组长,启动了ISO 7098的修订工作。接着,冯志伟代表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修订建议,并通过积极争取翌年获得了由我国主导的标准修订权。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领导下,冯志伟组织该领域资深专家对这个国际标准进行全面的修订完善,更新条目,补充内容;在人名地名拼写、标调、标点符号转换等方面列出更为具体的规则及说明,增加了分词连写和计算机自动转写等内容,更新了参考文献和普通话音节形式总表。修订后的国际标准更加符合当前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1 56日,ISO/TC 4638届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冯志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修改ISO 7098 (1991)以便反映当前中文罗马化的新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的建议。 会后,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SAC)正式向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修订ISO 70981991)的新工作项目的提案。

20125611日,ISO/TC 4639届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 冯志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接受了我国的提案,并将这个提案直接作为ISO 7098的工作草案(Working Draft,简称WD),成立了ISO 7098国际修订工作组,并任命冯志伟担任国际工作组组长,由美国、俄罗斯、德国和加拿大4国各派1位专家参加,这样,ISO 7098的修订便正式列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日程,

2013637ISO/TC 4640届全体会议在巴黎召开,冯志伟在会议上正式向ISO/TC 46秘书处提交了ISO 7098的委员会草案(Committee Draft,简称CD)。

2014559日,ISO/TC 4641届全会在美国华盛顿在召开。冯志伟在57上午举行的第3工作组(Working Group 3,简称WG3)会议上,就ISO 70981991)的修订问题重申中国的立场。会后向ISO/TC 46秘书处提交了ISO 7098的国际标准草案(Draf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DIS)。

201561-5日的ISO/TC4642届全会在北京召开,冯志伟出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大会的安排,他在62下午的大会专题报告会上,用英语做了“ISO7098国际标准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的报告,用生动的实例说明了在数字化环境下,汉语拼音在人机交互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个报告受到了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在63上午的WG3会议上,他又介绍了各国对于ISO 7098DIS稿提出了意见以及我国对于这些意见的处理情况,向与会人员出示了DIS的修改稿。

会后,冯志伟把经过修改的DIS稿正式提交ISO TC 46秘书处,根据ISO/TC4641届全会的决议,ISO TC 46秘书处于20157 27日把DIS的修改稿分发给ISO/TC 46的各成员国进行委员会内部投票(Committee Internal Balloting,简称CIB),CIB投票于2015918结束。ISO/TC 46秘书处的N2526号文件公布了投票结果:ISO/TC 46委员会中没有弃权的19个国家(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丹麦、爱沙尼亚、法国、德国、伊朗、意大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挪威、俄罗斯、泰国、乌克兰、英国、美国)全都投了赞成票,获得全票通过。值得注意的是,在1982年对ISO 7098投反对票的美国和投弃权票的英国,现在都改变了立场,投了赞成票。这说明ISO 7098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至此,ISO 7098的修订工作进入了出版阶段,形成了新的修订稿,叫做ISO 709820152015 1112,冯志伟向ISO/TC 46秘书处提交了ISO 70982015的最终版本,并转ISO总部出版。20151215ISO总部正式出版了ISO 70982015,作为新的国际标准向全世界公布了。这是汉语拼音迈向世界的新步伐,将进一步扩大汉语拼音在国际上的影响。

在修订过程中,相对于研制技术内容,取得国际上的认可和赞成是更为艰巨的任务。这期间,冯志伟用他熟悉的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外国语,积极地与各国代表和应用部门分别进行沟通与协调,克服多轮投票表决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问题,认真应对,智慧处理,圆满完成了这项体现国家语言主权,关系国家利益的重要使命。由我国主导的修订提案顺利通过了工作组草案、委员会草案、国际标准草案等各阶段投票以及委员会内部最终投票,成功出版发布。冯志伟也因在此次修订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了第42届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表彰。

 

冯志伟今年77岁,著述颇丰,多有建树,其内容涉及不少领域,引起国内外不少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他现在已在多家著名出版社出版了二十余部专著,翻译和导读国外重要论著六部,并用汉、英、法、德文等撰写了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刊物上发表,其中很多论文被SCI, SSCI, CSSCI等收录。其著述不胜一一列举。最主要的代表作如:专著《数理语言学》、《自动翻译》、《现代语言学流派》、《现代汉字和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数学与语言》、《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应用语言学综论》、《应用语言学新论》、《计算语言学基础》、《计算语言学探索》、《机器翻译研究》、《现代术语学引论》、《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汉语教学与汉语拼音正词法》、《机器翻译今昔谈》、《术语浅说》、《自然语言处理的形式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简明教程》、《汉字的历史与现状》(德文版),译著《自然语言处理综论》,等等。他还主持和参与了若干个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和世界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贡献。他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编委会成员、《数学辞海》总编委会委员,还是《计算机百科全书》、《中国少年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的撰稿人,为这些权威性工具书的编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尽管冯志伟的视力不济,但是,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坚持学术研究。他认为:“我的所知总是很有限的,但是,我的无知却是无限的,学海无涯勤是岸,我要不懈地追求新知,增强自己的有知,减少自己的无知。”他说,这是他做学问的秘诀。最近,为了帮助年轻读者阅读英文学术原著,他先后为《应用语言学中的语料库》、《译者的电子工具》、《人工智能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对于偏误的意识》、《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系统与语料》、《牛津计算语言学手册》、《统计机器翻译》等英语名著写导读。他认为,既然是写导读,自己一定要认真地把原著反复推敲几遍,直到烂熟于心之后才执笔。他写的导读内容丰富,分析深刻,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

冯志伟热爱教育事业,他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担任兼职教授或讲座教授。20126月,他应聘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高端特聘教授。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聘请他担任兼职教授的会议上说:“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把我们对于科学和文化的热爱,传授给青年学子,让他们与我们老一代人一起来分享人类知识宝库的知识财富,并且为这个知识宝库添砖建瓦,做出我们的贡献,以此来体现我们人生的价值,从中得到最大的愉快。俗语说:‘智者乐,仁者寿’,也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都成为天天快乐的‘智者’”。他在中国传媒大学招收计算语言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不少毕业的博士生在学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的已是博士生导师,他们已经成为我国计算语言学的骨干力量。

冯志伟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他使用数学方法研究语言的愿望,并把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非常自然地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辉煌的成就,为语言学、计算机等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些光彩、亮丽、丰硕的成果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多么令人欣慰、激动呀!

过去的著名语言学家有的只懂社会科学,不懂自然科学;许多人只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或普通语言学,一般只着重研究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或文字等某一个方面的问题,研究的问题和领域比较单一,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至多也只懂得两三门外语,视野不够开阔,语言的纵横向对比研究都不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冯志伟却专门学习过理科中的数学和化学,讲授过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又懂得语言学中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和文字学,使用计算机技术分析过汉、英、法、德、俄、日等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把各方面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在计算机上加以实现,成为文理兼通的专家。冯志伟不但能在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讲授理科的机器翻译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算法研究、计算语言学专题研究等艰深的博士课程,而且也能够在语言文学院讲授汉魏六朝散文、唐诗、宋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字的历史与结构等饶有风趣的课程,他还能在外国语学院给学生们讲授外国语课程,他的散文和诗歌也写得很好,他还是一位翻译专家,出版过翻译著作,为一些外国语言学名著做过审校,为许多外文学术专著写过导读。这样的文理兼通的人才实在是很罕见的。

然而,冯志伟对于他的这些成就却看得很平淡,他很少对别人谈起他的成就。每当朋友们谈起他的这些成就时,他总是引用陶渊明的诗句“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谦虚地说:“自己虽然不怕劳苦地努力了,可是离开时代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呢!”他除了平时喜欢喝白开水和游泳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每日粗茶淡饭,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他从来不以为自己是什么“专家”,没有任何的架子,总是谦和地对待他的学生和周围的同志。在北京大学中文系59级同学纪念册上,他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感言: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岁月蹉跎,艰辛备尝;

老当益壮,穷且越坚;

平生无悔,褒贬由之。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平常的普通人,对于别人的褒贬,他是看得很平淡的。他对于生活的信条是:“只要平生无悔就很好了!”

今年是2016年,从1957年冯志伟下决心来研究数学方法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这个问题算起,他为我国自然语言处理的开创和发展呕心沥血地奋斗了整整59年的时间,这59年中,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文理结合的道路上,为文科和理科的结合做出了贡献,为汉语和外语的结合做出了贡献,还为汉语拼音的国际推广做出了贡献。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而积劳成疾,付出了他自己的健康,损害了他的视力,想到他这些不幸,使我们感到一阵阵的辛酸。每当我们回顾冯志伟在59年的科学研究中走过人生历程时,心里总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用诗的语言描述了知识分子做事业求学问的三个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这里所说的第一境界,就是人们在开始做事业做学问的时候,首先必须高瞻远瞩,立下志向,朝着选定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冯志伟从1957年开始,就以他极为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自然语言处理将会在将来的信息社会中发挥巨大的威力,毅然弃理学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选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王国维这里所说的第二境界,就是既然已经选定了奋斗的目标,就必须发愤图强,卧薪尝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锲而不舍地追求这个奋斗目标,以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有这种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精神,当然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和学问。冯志伟在他59年的奋斗历程中,持之以恒,排除万难,终于到达第三境界,实现他了追求的理想,为我国的自然语言处理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兴奋。

冯志伟先生,我们希望你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继续为文科和理科的沟通,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明】文本原载《现代语文》,2009年,21期,总366期,七月下旬刊,4-12页;2016年。本文已经作为附录收入《自然语言形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一书,在收入本博客时做了一些修改。

                                       (云南大学教授  张在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