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烈炯著作
著名语言学家徐烈炯教授于2月27日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做讲座。
通知如下:
讲座一:汉语比英语更重语用吗?
(Is Chinese a Language “More Pragmatic” Than English?)
(讲座语言:英文,一小时)
讲座二:语言学国际化
(讲座语言:中文,半小时)
时间:2014 年 2 月 27 日(星期四)下午 2:30 ‒4:30
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人文学院咖啡吧(由图书馆进)
摘要一:有人认为英语重句法,汉语重语用;有人认为并没有这样的区别。双方就 (1) 空位成分的所指,(2) 反身代词的所指,(3) 汉语式话题结构的使用等三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各执一词。究竟谁是谁非,还是各有是非?弄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汉语的特点,也有助于认识语言的共性。
摘要二:中国的语言学与 30 多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要不要进一步缩小差距更加国际化?如果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徐烈炯先生简介: 原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原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退休后在多伦多大学客座访问;主要研究兴趣为句法学与语义学,曾在Language、Linguistic Inquiry、Linguistics、Lingua、Studies in Language、The Linguistic Review、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Transactions of Philological Society等国际语言学期刊上发表多篇有重要影响的论文,此外并著有《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2010)、《指称、语序和语义解释——徐烈炯语言学论文选译》(2009)、《中国语言学在十字路口》(2008)、《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合著,1998)、《语义学》(1990/1995)等多部著作。
欢迎大家参加!
徐烈炯教授的讲座受到大家热烈欢迎,人文学院咖啡吧座无虚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吴义诚教授主持了这次讲座。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海涛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冯志伟教授也前来听讲。
讨论中,徐烈炯教授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讨论热烈,言犹未尽。大家表示今后应当关注国际语言学的发展,瞄准国际高端语言学刊物投稿,让国际语言学界经常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争取中国语言学在国际语言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世界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