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冯志伟文化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翻译和本地化工程》序

$
0
0

              

我的外孙晨晨

          《翻译和本地化工程》序

                       冯志伟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Union Commission)在 20051122日曾经公布过一个题为实现多语系策略的官方报告,这份报告的题记使用了斯洛伐克的一句谚语:你懂得的语言越多,你就越像一个人

这句谚语的逻辑是显而易见的。既然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语言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那么,如果你懂得的语言越多,你当然也就越像一个人了。欧盟委员会选择这句谚语作为实现多语系策略官方报告的基调,目的是鼓励欧盟区域内的公民多掌握一些语言,由此足以看出多语言的使用和翻译已经成为欧盟的一个众人瞩目的大问题。

欧盟是一个多语言的区域,只要加入欧盟,该成员国的语言就立即成为欧盟正式会议的工作语言。近年来欧盟成员国不断扩大,欧盟成员国已经扩大到25个,这就意味着欧盟正式会议的工作语言至少有21种,可能的语言翻译方向为420种。欧盟用于翻译方面的财政支出将大幅度提高,据报道,2004年由于10个新成员国的加入,文件翻译总量达到206.5万页,2005年更是高达237万页,其支出进一步上升,对欧盟各成员国无疑会增加了更大的负担,在语言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矛盾与困扰。

语言是人类交际、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但是,欧盟内部严重的语言问题说明,由于语言的差异而造成的语言障碍language barrier),确实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了克服这样的语言障碍,一些有识之士曾经提出使用人类通用语言lingua franca)来替代各种不同语言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放弃民族语言就意味着放弃民族的文化,如果全人类都讲一种通用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英语在英国和美国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世界上讲英语的人数已经达到 11亿25百多万人,大约有90%的科技出版物是用英语写的,英语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人类通用语言。可是,在英国的威尔士,人们还在讲威尔士语,在美国的某些地区,还有很多人在讲西班牙语。至于像加拿大、瑞士、新加坡这样的双语和多语国家,像欧盟和联合国这样的组织,多语言的使用(multilingualism)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和普遍现象。而多语言的使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就非常重要了,翻译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尖锐。

美国的主要语言是英语,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也开始重视起英语之外的语言来了,他们把这些语言称之为关键语言20051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书》。20061月,美国国务院、教育部、国防部联合召开会议,正式推出美国关键语言倡议计划。20099月,美国政府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strategy for American Innovation)的政策文件,呼吁发展世界主要语言之间自动的、高度准确的实时翻译,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与合作的障碍。可见美国的政府和民间人士都开始把国民的外语能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试图通过提高美国公民的外语能力来保证美国的安全、繁荣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互联网(Web)逐渐变成一个多语言的网络世界。目前,在互联网上除了使用英语之外,越来越多地使用汉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韩国语等英语之外的语言。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互联网上使用英语的人数仅仅增加了126.9%,而在此期间,互联网上使用俄语的人数增加了664.5%,使用葡萄牙语的人数增加了327.3%,使用汉语的人数增加了309.6%,使用法语的人数增加了235.9%

20097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公布,截至20096月底,中国网民的人数已经达到3.38亿之多。我国的网民规模,宽带万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均为世界第一。

我们正在处于信息革命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如雨后春笋地不断增加,出现了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的局面。现在,世界上出版的科技刊物达165,000种,平均每天有大约2万篇科技论文发表。专家估计,我们目前每天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量之大,已经超过了整个19世纪的全部数据的总和;我们在新的21世纪所要处理的知识总量将要大大地超过我们在过去2500年历史长河中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知识总量。随着知识突飞猛进的增长,翻译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根据美国Common Sense Advisory公司20105月发布的“The Top 35 Lanuage Service Providers(全球35家语言服务供应商)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翻译业务总量为232.67亿美元,其中北美洲占48.5%,亚洲占7.67%。预计2010年将全球将达到263.27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381.38亿美元。

目前,我国翻译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翻译市场的规模尽管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但是现有的国内翻译公司只能消化10%左右,由于无法消化大量从国际上传来的信息流,我们的信息不灵,就有可能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失去大量的机会。多语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日益剧增的局面,使得翻译问题变成了当今世界的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

翻译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翻译要求得到高质量的译文,例如,各种出版物、法律文书等;有的翻译只要求得到可以理解的译文,例如,一些临时性文档、内部的报告等;有的翻译只要求实现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一对一的交流,例如,电子邮件、口语对话等;有的翻译则要求能够完成多语言的信息获取,例如,信息抽取、数据库搜索等。我们应当根据对于翻译的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恰如其分的翻译服务。

为了解决翻译这个迫切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IBM等国际跨国公司开始推行软件产品的本地化localization),驱动了本地化行业的兴起。本地化是商品适应本土市场要求的过程。本地化要求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修改,以适应本地的语言和文化习俗的特点。本地化的服务是获得高质量的译文,并且以此为基础获得高质量的本地化的商业产品。

本地化的输入是源语言(source language)的产品,包括软件、网站、用户手册、多媒体材料等,本地化的输出是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产品,除了对源语言内容的翻译之外,还包括对源语言产品的功能和特征进行修订或改造。因此,本地化具有比翻译更加丰富的内涵。

本地化中使用最多的技术是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ies,简称TMs)。翻译记忆软件能够保存和重复使用翻译工作者已经翻译好的译文。这些译文对于新的翻译文件来看,是似曾相识的记忆。这使我们想起我国古诗中的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翻译记忆就好比似曾相识燕子翻译记忆软件在内容修订和更新的全过程中能保存和重复使用译文。如果有新的资料需要翻译,可以使用原来存储在翻译记忆中的译文,重复使用原来的译文。

本地化工程localization engineering)是融合了翻译技术、软件技术和质量保证技术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本地化工程要针对产品的开发环境和信息内容,对它们进行分解,翻译其内容,转换其格式,然后再将已经翻译为目标语言的信息再次配置到产品的开发环境中,从而生成本地化的产品。本地化工程是软件工程学科分支之一,它采用多种软件技术辅助产品本地化翻译的过程,降低翻译过程的技术难度,提高翻译工作效率,提高翻译译文质量,缩短产品本地化周期。

本地化工程是解决软件多语种本地化过程文字翻译之外的技术问题。与传统文本文件注重文字内容翻译不同,需要本地化的软件具有多种文件格式,而且边开发边本地化(称为敏捷开发敏捷本地化方式),而且版本升级较快,因此,处理软件内容的更新和译文重复利用成为重要的问题。此外,在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软件开发商将本地化工作以项目的方式外包到本地化服务提供商,它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或多个译文,而是一个或多个本地化用于直接发布和销售的产品(软件、用户手册、网站等)。这些需求仅靠语言文字翻译是无法完成的,本地化工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地化工程作为独立的技术已经在产品本地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成为大型软件本地化过程不可缺少的技术核心。在美国和欧洲等软件发达国家,本地化工程已经成为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翻译类专业的必学课程。但是,由于我国本地化服务行业发展历史较短,行业宣传和推广不足,它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还没有被广泛理解和重视。我国虽然具有三千多家翻译公司,但是真正能提供高质量软件本地化服务的公司寥寥无几,缺乏本地化工程技术是影响这些翻译公司业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些翻译工作者限于工作范围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并不了解全球本地化服务行业的市场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本地化工程持有偏见,认为本地化工程技术是雕虫小技而不值一提,过分陶醉于追求信达雅的传统文字翻译工作中。当他们有机会承担软件本地化翻译服务时,却发现缺少本地化工程技术基础,根本无法胜任。现代翻译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追踪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具有全球化意识观念,追求思想的与时俱进。

因此,翻译和本地化工作者除了懂得翻译技术之外,有必要懂得软件技术和本地化工程技术,理解其作用和基本内容。当然,要想在翻译技术、软件技术和本地化工程技术等三个方面都很精通是非常难的。我认为,对于一个从事本地化工作的人来说,应当要求自己在上述的某一个方面是精研通达的内行,而对于另外的两个方面不能是似懂非懂的外行,也就是说,除了精通某一个方面的技术之外,还应当具备另外两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书介绍了翻译和本地化工程的基础知识,根据翻译和本地化项目的业务特征,论述了软件、联机帮助、文档、多媒体等典型业务的本地化工程技术,介绍了本地化工程管理与过程改进方法。全书注重实践,条理清晰,要点突出;每一章都有练习思考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该章讲述的内容。因此,本书非常适合于用作翻译和本土化工程技术实践的教材,也可以作自学之用。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翻译本地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希望读者喜欢这本书,从阅读中得到快乐,从学习中得到知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62

Trending Articles